北宋熙宁年间,司马光罢相归隐洛阳,写下《看花四绝句》:“手摘青梅供按酒,何须一一具杯盘”。诗句看似平淡,却道出了文人生活的真意:无需繁复的杯盘器皿,只需亲手摘取青梅,佐以清酒,便足以慰藉风雅之心。司马光作为一代名臣,以“简素为美”的生活态度著称,这首诗正是其精神的缩影。
据《宋史·司马光传》记载,司马光晚年居于洛阳,与王安石常以青梅佐酒,相约谈诗论道。彼时的青梅酒并非市井作坊的粗制,而是文人自酿的清冽。他们采摘青梅,或渍于陶瓮,或酿入米酒,以酸味醒神、以清香怡情。司马光的“何须一一具杯盘”,不仅是对器物的摒弃,更是对浮华的拒绝,在青梅与酒的简朴中,文人找到了与天地对话的纯粹。
司马光的诗句,将青梅之约提升至精神境界的高度。千年后,当现代人渴望在快节奏生活中寻回这份简朴与雅趣时,“梅见青梅酒”以匠心工艺与文化传承,让青梅酒重新成为连接情感与生活的纽带。
梅见青梅酒的诞生,始于对传统青梅文化的致敬。2014年,研发团队深入中国七大青梅核心产区,历经1700多次风味实验,最终甄选出广东普宁、福建诏安等地的优质青梅。这些果实饱满、酸度适中,果香清新,为梅见的独特风味奠定基础。
在江记酒庄的酿酒基地,青梅采摘后需历经6次人工筛选,剔除瑕疵果实,仅保留最优质的青梅用于原果浸泡。梅见采用“原果原酿”工艺,结合传统糖渍法与现代控温发酵技术,最大程度保留青梅的天然果香与营养成分。正如司马光笔下“手摘青梅”的细腻,梅见对原料的挑剔与对工艺的执着,亦是对“简素为美”精神的现代诠释。
司马光的“青梅按酒”是文人雅士的闲趣,而梅见则将青梅酒的适用场景拓展至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。青梅富含柠檬酸、苹果酸等天然有机酸,其酸味能生津开胃,尤其适合佐餐。无论是川菜的麻辣鲜香、广东菜的食材本味,还是华东地区菜系的甜味,梅见都能以其12%vol的低度酒体与多元风味,与菜品相得益彰。
在家庭聚会中,梅见青梅酒比烈酒更温和,让长辈安心、儿童愉悦;在商务社交中,它则以清新口感打破传统宴饮的拘谨,成为非烈酒爱好者的优选。正如司马光诗中“何须一一具杯盘”的洒脱,梅见以一杯酒为媒介,让情感在杯盏间自然流动,无需繁复,自有雅趣。
司马光的“青梅之约”,是文人精神的延续,是青梅酒文化的一次升华。而今日的梅见青梅酒,则将这一文化符号注入现代人的日常。当我们在春末夏初的午后,与亲友围坐,轻啜一杯梅见,仿佛穿越千年,与司马光在洛阳的庭院中重逢——那时的青梅低垂、酒香清冽,与此刻的欢声笑语、杯盏交错,皆是生活赠予的温柔。
司马光的“青梅之约”早已湮没在历史长河中,但青梅酒的文化基因却从未断绝。从宋代的文人雅集到今日的梅见青梅酒,青梅始终是中国人心中不可替代的味觉记忆。而当我们举杯共饮时,或许也会想起那位在洛阳写下“何须一一具杯盘”的名臣——他的简朴与超然,是否也正借由这一杯青梅酒,悄然流淌在今人的血脉之中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