为积极响应国家“三下乡”社会实践号召,深入践行生态文明理念,河北传媒学院数字艺术与动画学院“向阳花小分队”于2025年7月奔赴石家庄市多地,开展系列环保志愿活动。小队成员以青春之志、专业之能,将艺术创意与绿色使命相融合,通过“清洁美化”“科普教育”“社区服务”“敬老融合”四大行动,谱写了一曲新时代大学生服务社会、奉献基层的华章。活动覆盖花卉园、图书馆、社区、小学、养老院等场景,惠及居民、儿童、长者逾百人,彰显了青年学子知行合一的担当精神。
清洁美化:脚步丈量责任,双手守护绿肺
7月4日,小队抵达石家庄市花卉园,开展“美化环境,青春同行”主题活动。清晨微光中,身着“志愿红”的队员们手持垃圾夹,分组沿主干道、花坛、草坪及水景区域细致搜寻。烟蒂、纸屑、塑料瓶等隐匿垃圾被逐一清理,汗水浸透衣衫,却映照出焕然一新的园区。市民驻足赞许,晨练者颔首致意。短短两小时,青年身影化作流动文明线,以微小行动汇聚守护“城市绿肺”的磅礴力量,生动诠释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的深刻内涵。
科普教育:艺术点化废材,创意播种未来
创新是环保的灵魂。7月5日,小队于石家庄市图书馆启动“绘色”环保主题活动,吸引30余组家庭参与。通过趣味问答游戏,儿童在竞技中熟记四类标准;环保课堂以“城市绿地如人类之肺”为喻,阐释绿地净化空气、调节生态之效。高潮环节,孩子们在棉布袋上挥洒创意,绘制“拥抱绿色地球”等主题画作,将艺术化作“移动宣传载体”,倡导减塑生活。家长感慨:“寓教于乐,理念入心!”
翌日(7月6日),小队转战栾城区图书馆,开展“‘瓶’添彩·绿意绘”活动。队员以“塑料降解跨越五世纪”的震撼数据引发深思,结合专业艺术技能,指导儿童将废弃塑料瓶蜕变为青藤绿蔓的花瓶。天马行空的彩绘——跃动小鸭、星空宇宙——在瓶身绽放,变废为美,无声传递资源循环的无限可能。
社区服务:分类知识入户,绿色新风入心
社区是环保落地的重要阵地。7月8日,小队深入裕华区太行嘉苑社区,推行“垃圾分类,青春助力”行动。队员们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单,在公园广场热情讲解分类标准与方法,并分组入户普及。针对厨余垃圾、可回收物等常见类型,志愿者结合家庭场景耐心答疑,确保知识“不漏一户”。意外惊喜降临社区托管班:一场趣味问答中,“电池有害”“饮料瓶归蓝桶”的童声响彻课堂,环保种子悄然萌芽。
此前(7月3日),小队已赴鹿泉区同阁村小学,延续环保美育传统。在“垃圾分类美术绘画课”上,学生先通过沙包投桶游戏掌握分类基础,再于废旧纸张上挥笔创作。作品或描绘标识清晰的彩色垃圾桶,或畅想整洁家园,艺术与环保深度融合,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绿意。
敬老融合:红歌温暖夕阳,巧手传递新知
7月7日全民族抗战纪念日,细雨中的栾城区仁敬养老院暖意融融。小队以“垃圾分类新时尚,青春温暖夕阳红”为主题,创新设计纸杯手作课堂。志愿者一对一指导长者用彩纸包裹纸杯,制作迷你分类桶。手工活动结束后,小队成员为老人们带来歌唱表演,激昂旋律引发老人共鸣,代际间的情感在歌声与实践中流淌升华,实现了知识传递与精神慰藉的双重价值。
河北传媒学院向阳花小分队2025年暑期“三下乡”实践,以专业为犁、以艺术为桥,深耕环保沃土。从花卉园的洁净守护到图书馆的创意再生,从社区的精准宣教到养老院的温情互动,青年学子以脚步丈量责任,用汗水浇灌希望,生动践行“教育一个孩子、带动一个家庭、辐射整个社区”的联动效应。活动不仅锤炼了学子品格,更将绿色理念播撒城乡角落,为美丽河北、美丽中国建设注入蓬勃青春动能。未来,小队将继续秉持初心,让志愿之花在时代征程中绚烂绽放!